2009年9月24日星期四

《枪炮、病菌与钢铁》的翻译让人遗憾

我带着新到手的《枪炮、病菌与钢铁》上了去新加坡的飞机。原本的计划是,如果这书催人入睡,那么我可以睡个好觉;如果引人入胜,那么我可以享受一个精彩的阅读体验。

前些日子,土摩托在他的blog中连续写了多篇《印加帝国与大明王朝》,分析印加帝国的文明发展路径,为何会在和西班牙殖民者相遇时完全不堪一击。我以为写的非常精彩。

我刚刚读完《枪炮、病菌与钢铁》的前言和第一章,才明白原来土摩托是在演绎他从这本书中学习来的理论。

而作为这个理论的本尊,《枪炮、病菌与钢铁》确实精彩,环环相扣地解释全球文明起源的前因后果。

然而此书的精彩,也让她的中文翻译显得更加让人遗憾。(我手中的这个版本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,谢延光翻译。)

其实,此书的翻译并不是像当年徐院士翻译的《UML精萃》那样烂的匪夷所思,而只是让人读来有些地方让人不爽,而这种不爽的发生频率又颇高,这就很让人遗憾了。

有些句子应该是翻译错了。例如前言中的“这种结果完全是一边倒的:这里的情况不是51%的美洲、澳洲和非洲被欧洲人征服,而49%的欧洲被印第安人、澳大利亚土著或非洲人征服。”虽然我没有看到原文,但我基本上可以断定这句话是翻译错了,因为我完全看不懂,就算按字面理解,也与事实明显不吻合。

好在像这样疑似有错的地方不算太多,因此我估计这本书大概并不像《天使与魔鬼》那样硬伤累累。可是总的来说,这本书翻译得非常生硬。例如前言的最后一段“然而,我希望我已经使读者相信,历史并不是‘就是一个又一个讨厌的事实’,就像一个愤世嫉俗者说的那样。”这句话虽然能够看懂,甚至能够让人直接估计到原文的语法,不过这并不是中文的语言习惯。这样的句子如果出于学生习作,大概算是不佳,而出于专业翻译之手,那就是非常欠缺敬业精神了。

文中每章之后都有注释,可是我以为把注释放在每章之后,而不是每页的下端,这样的阅读体验并不好。而且,我也认为这本书缺少一些应有的注释。例如第一章中,“就像英国皇家海军‘邦蒂’号上的反叛者和他们的搭希提妻子向皮特凯恩岛移民那样,”大部分英语读者读到Boundy就会想到那部著名的电影,可是对于普通的中文读者来说,这里缺少一个关于“叛舰喋血记”的译者注。我是一个影迷,所以能够马上察觉这里所缺少的解释,可是对于我所不熟悉的领域,或许这书中还有我所没有理解的细节。

我有些疑心,这书的作者自己也不知道“叛舰喋血记”的典故。人当然都有自己欠缺的知识,可是这里只要查一下维基就可以明白了。我以为这同样是关于敬业的问题。

在同一个句子中,出现了“搭希提”的字样。我估计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,我如果没有看过“叛舰喋血记”也不会明白。其实那里现在是一个旅游胜地,现在常用的译名是“大溪地”。

我估计这本书中还有别的地名没有使用通用的译法,只是很难判断。其中有一处比较蹊跷的地名“亚马孙”,从上下文来看,那的确应该是“亚马逊”。不知道这个责任应该算是翻译的还是排版校对的。

我这个帖子是在飞机上用Live Mail写的,打算等下了飞机后找到网络,就寄到posterous去。由于写的时候不能查询网络,也没有原文对照,所以可能有不对的地方,不过应该问题不大吧。

总之这书很好看,可是翻译质量很让人纠结,所以我既不能入睡,也没有觉着爽快。从这书的生硬翻译来看,原文大概不算难读。我也许应该去找本原版来看看。

Posted via email from 若昔难得

没有评论: